积分制管理圆梦“吃亏是福”

       社会主义制度下“我为人人”是美德,要求人生于世尽可能存天理、灭人欲,崇德向善、扶危济困、乐善好施、助人为乐。只是“我为人人”的同时,也无不希望“人人为我”。显然现实生活中,后者更多时候只是一种主观愿望、个人希冀,也由此导致“吃亏是福”成为一种抽象的道德说教、空泛的价值引导,乃至他人无力的劝勉、当事人无病的呻吟。而积分制管理的提出和运用,无疑为“吃亏是福”奠定坚实社会心理基础,能够真正从物质享受、精神慰藉、个人价值实现等多个层面,满足寻常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
       积分制管理最大的特点,是通过积分的累积和兑现,让老实人不吃亏,让奉献者得实惠,让主动有为者获得持续有为、奋发有为的内在动力。与基于个人情感主导下的主观评判有着相当大的偏差和出入不同,积分制管理的初始初衷,即是以分值量化的形式,直观地反映某人于某一时段、在某一事项中的作为程度、贡献大小,确保评定结果有共识、无异议。完全可以说,通过积分制管理,某人吃了多少亏,做出了多大贡献,取得了那些成就,无须王婆卖瓜,积分排列出来就能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由此按劳分配也好,按贡献大小分配也好,都能靠分值说话,做到不偏不倚,有翔实的数据可依、可察、可考。
       积分制管理首先直面的问题,是“干与不干一个样”“干多干少一个样”的“大锅饭”体制,要求坚决克服“滥竽充数”“在岗位不在状态”的懒相陋习,实现能者上、庸者让、劣者汰的公平正义、安定有序、充满活力。就如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,时至今日,为何党政机关里“四风”顽疾仍然尾大不掉,即便好转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、故态复萌?究其根由,奖惩机制不是没有,而是过于人情化、随意化,而不能精准化、精确化,缺乏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科学评价体系。譬如干部选拔任用时,不少领导潜意识地依据与自己关系亲疏,拟定优秀人选;又如“先进”轮流转,明年到我家等等。而施行积分制管理,让机关党员干部的平时表现,最终累积为年终的分值排行榜,孰优孰劣,一目了然。不仅领导不为人情所累,不为关系所困,其他党员干部也是“崔颢题诗在上头”,心服口服,心悦诚服。
       积分制管理充分考量到人的主观能动性,着眼于发挥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让善谋事、愿干事、干成事的人越发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冲动,在“我为人人”的同时,成就“人人为我”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毋庸置疑,无论是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还是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,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的中国人,骨子里大都有“家国一体”“家国同构”的博大胸襟与宏阔情怀,希望在自己出人头地的同时,也助力身边人、周围人的人生出彩,梦想成真。而某种程度上,积分制管理的用意正在于此。
       例如,将积分制管理运用于今天的基层社会治理之中,一方面,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原则,只要社区内某个居民情为社区所系,利为他人所谋,就能在劝阻随地吐痰、义务治安巡逻、主动调解邻里纠纷等看似一地鸡毛的小事上,一点一滴地收获积分,提升积分,彰显自己在社区治理中的存在价值与贡献大小,最终年底依靠积分排名,或获得物质奖励,或赢得精神赞誉。另一方面,积分制管理的普遍施行、深入人心,又能产生“头羊效应”,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见贤思齐,为提升自己、自家的分值而事无巨细,无微不至。由此社区内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深植,大家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也就不令而行,成为每个人内心里的自觉自愿。

       “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,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”。积分制管理的实质还在于解决如何公平分配、怎样实现有效分配这个真正圆梦“吃亏是福”的老大难问题。譬如,一视同仁、平均分配,看似公平合理,却连古人都慨叹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。毕竟表面均匀之下,优秀人员的突出奉献、卓越贡献,几近于无。又如,对弱势群体的刻意关照、特别体恤,却往往南辕北辙,愈加助长“等靠要”的懒汉心理。再如,像“摇号”等纯然凭着运气、手气的侥幸随机式分配,得到的人固然兴高采烈,得罪的却是大多数相信天道酬勤、勤劳致富的老实人。此外,剑走偏锋,通过特殊人脉、权钱交易等不正当手段的获得方式,则直接让反腐败斗争形势不容乐观。

员工积分破百万得万元大奖

       应该说,方此时借助积分制管理,上述令人焦头烂额的问题、长期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,都将如庖丁解牛,迎刃而解。譬如,基准积分既定的前提下,积分越高,得到的越多,就能有效破除平均分配的顽疾,让今年落后者痛定思痛,来年破釜沉舟,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。又如,施用于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领域,谁深刻认识到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”,谁决定依靠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命运、美好生活,谁愿意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创业创新,从而相应给出既定的积分,并依积分在资金、产业、项目等方面予以大力协助,就能既鞭打快牛,又让“南柯一梦”者睡狮猛醒。总之,将积分视作物质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与评价砝码,以积分论英雄,靠积分论功行赏,就能工农兵学商,东西南北中,心往积分想,拼命挣积分。
       俗话说得好,一遭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如果说一时的“吃亏是福”,或许还能让人信仰与跟随。然而恰如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一旦“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”,吃亏总是看不到“福”的迹象,听不到“福”的福音,只怕“七擒七纵孟获”,人家还是会不管不顾地选择断开离开。换言之,这便是当下管理学中所热烈探讨的员工忠诚度问题。就以企业管理为例,有的企业老板满把辛酸泪,更与何人言?不仅日常的激励措施有连年加薪、带薪休假、出国旅游、年终分红等,就是奖车子、奖房子的大手笔,也是无所不用其极。但不知为何,手下那些中层干部、技术骨干等精英人员,还是动不动“挥手自兹去”,比邻若天涯。明显地,单一物质上的“福”,已经满足不了这些“吃亏人”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       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积分制管理在一些企业的娴熟运用,竟然使“浪子回头”,人心趋稳,公司上下固若金汤。原因何在?还是积分制管理的奥妙所在。积分制管理的另一特点,就是积分永不清零,逐年累积,并以此彰显员工在公司的资格、能力,乃至赋予高积分员工在企业重大决策、非常决断时的独有话语权。人们常言,员工是企业的主人。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很难体现,雇主眼里,员工只是赚钱的工具,员工眼里,企业只是生存的载体。运用积分制管理之后,却是思路一变天地宽,拥有高积分的员工不仅可以列席公司董事会,而且在经理层面也是一言九鼎,让经理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他们的意见、想法和建议。同时,高积分引致的如年度额外分红、获得干股、推荐进入公司决策层、优先接受高层次教育培训等等,让企业精英宁愿吃亏、甘于吃亏,哪里还有朝三暮四、见异思迁、蠢蠢欲动的半点心思呢?
      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得到更好满足。因此“吃亏是福”不能只是口头的承诺、抽象的引导,也不可能让人民群众罔顾孜孜以求的获得感、毕生追求的幸福感,在“没有希望的田野上”挥汗如雨,得不偿失。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实干兴邦,空谈误国。既如此,以实实在在、没有水分的积分,细化量化每个人的实际成效,客观公正评价一个人的实力实绩,给其以相应的福利,就成为“吃亏是福”的正确答案与正确落实方式。
       实践一再证明,积分制管理让优秀的人不吃亏,让不优秀的人渴望努力成为优秀的人。因为一言以蔽之,新时代积分制管理正在不断书写“吃亏是福”的新篇章,正让越来越多的人圆了“吃亏是福”的新梦想。

热门推荐

一套颠覆传统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

用积分制解决企业管理难题

免费领取价值680元《积分制管理》的原理、作用、实操案例

获取验证码
提交成功!客服会尽快联系您,请注意接听电话!
关闭